地名由来:南界村”指宋朝末年有先民至此居住,明朝官府在此设汛地(兵防之地),位于南北之界,故名。因居民多数为王姓,也称王厝或南界王。
基本介绍:
南界村简介
南界村地处平原地区,位于澄海区上华镇中部,距澄海市区10公里。东临澄江公路,西至韩江,南至下陈村,北至蔡厝村。现有耕地面积350亩,总人口1970人,455户,分为6个村民小组,属于人多地少的纯农地区。
改革开放以来,我村在上级党委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村党支部、村委会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,以稳农旺工为基础,解放思想,抓住机遇,社会经济事业都取得了明显进展,全村实现工、农业总产值960万元,人均收入3140元。
由于受地理位置、基础设施落后等客观原因的制约,加上历史以属纯农乡村,很长一段时间,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,集体底子相当薄弱,群众生活比较差。现在党的政治鼓舞下,特别是对农村、农业的重视支持,我村首先利用劳力富余的特点,鼓励农民走出去,发展农业及第三产业,扩大蔬菜种植面积,引凤筑巢,扶持工业,目前兴办了金神制罐厂、合顺印刷厂、披雅服装实业有限公司等作为龙头企业,带动其它产业,解决部分富余劳动力出路,不断增加村民经济收入。
在兴办教育、培养后代方面,村在经济十分困难情况下,发动内外乡亲的资助、争取上级政府支持,总投资170多万元,兴建南界逸夫学校,解决了长期在旧祠堂就学的落后局面。
在村村通水泥路的优惠政策指导下,村千方百计筹资争取上级政府扶持兴建了上、下村道1.5公里,总投资100多万元,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,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实际问题。
全村实现通信、供电、有线电视、自来水工程全面覆盖,村也设立卫生医疗站,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率达到95%。
南界村与沙坝村、陇尾村、菊池村、山边村、太蛟村、湖心村、下陈村、横陇村、云乔村、涵吕村、东林美村、渡头村、岛门村、东林头村相邻。
历史沿革:
前属海阳县上外莆都。
明嘉靖四十二年(1563)属澄海县上外莆都。
清朝南界王和南界蔡统称为南界。
1921年废都设区,属上外区。
1945年称南界村,属上中乡。
1949年属上华区。
1953年南界王、南界蔡、南蛟、太蛟村合称南界乡。
1956年南界乡、渡头乡、夏塘乡合称夏塘乡,属第一区。
1958年9月成立澄海县人民公社,属第三支队304团。
1959年设南界生产大队,属上华人民公社。
1984年1月设区建乡,南界、蔡厝、南蛟、太蛟合设南界乡,属上华区。
1986年11月撤区置镇,南蛟、太蛟、蔡厝析出,独立设南界村,属上华镇。
1990年9月设南界管理区。
1998年9月设南界村,沿用至今。
周边相关:
南界村附近有前美古村、陈慈黉故居、名贤余氏家庙、德华民俗文化公园、樟林天后圣母庙、樟林古港等旅游景点,有橄榄菜、酸咸菜、东里猪脚饭、卤鹅、猪头粽、樟林鼠曲粿等特产,有澄海蜈蚣舞、澄海灯谜、潮阳英歌、潮阳剪纸、南澳渔民舞草龙习俗等民俗文化。